据媒体报道,目前,新疆旅游投资集团正在加快推动实施新疆营地项目计划,在天山南北各景区景点,建设布局60个营地综合体项目。恰如古丝绸之路上供往来商旅中转休息的驿站,营地项目建设将会在化长为短、化远为近中补齐旅游短板,促进新疆旅游业向更大空间发展。
新疆区位条件独特,异域风情浓厚,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与内地相比,新疆地域广阔,大多数景区景点空旷独立,人员密度小,腾挪空间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这是新疆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游客可以更加放心安心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骋目驰怀。
不过更应当看到,新疆空旷独立的景区景点布局特点,也形成了“旅长游短”问题,成为制约我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建设旅游营地,打造温馨“驿站”,对我区旅游发展而言,是化解痛点、连接断点的务实举措,有助于进一步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提升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现在的关键是,要做好“化长为短”文章,把旅游营地建设好,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让“旅长”不再长,让“游短”变为“游长”,把我区旅游资源充分盘活起来。
建设旅游营地,要以人为本,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对游客而言,营地是中转站、补给区、休息地,便利度、舒适性、体验感至关重要。很多游客需要的不一定是金碧辉煌的豪华装修、千篇一律的景点设计,而是触手可及的服务、入乡随俗的交流和宾至如归的温暖。因此,在营地建设运营上要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多些精准服务意识,在空间布局上更加科学合理,在水电暖气网、加油加气等硬件建设上更加给力,在整体氛围营造、标准化管理等软件建设上更加暖人心,激发游客奔赴新疆下一个景点景区的向往。
建设旅游营地,要从新疆实际出发,树立全周期理念。营地建设涉及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诸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营地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有整体性的考量,立足新疆实际、突出新疆特色,在规划上要统筹考虑不同营地的服务定位,在建设上要多多融入新疆地域、文化元素,在管理上要注重与景区景点之间的联动衔接,在运营上要突出高效快捷。只有树立全周期理念意识,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位,营地才会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温馨港湾。
汽车运动营地、自驾车旅游营地、户外露营营地、房车露营基地……可以期待,分布在新疆绿洲山水之间、沙漠戈壁之上的点点“驿站”,将会把长与短、远与近的辩证法变成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在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的道路上发挥应有作用。(许庆光)